經濟
  財稅改革力促
  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傳遞出財稅改革的新信號。
  根據決定,要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將推進增值稅改革,調整消費稅,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加快資源稅改革,推進環境保護費改稅。
  “稅收的原則是稅負公平,房地產稅改革與普通百姓的利益緊密相關,通過加快立法可以推進改革的進程,立法過程也是形成共識的過程,可以增強改革認同,減少改革阻力,協調社會各方的關係。”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說。
  “值得註意的是,完善立法作為財稅改革的一項重要原則。”劉劍文認為,財稅改革涉及多方關係,包括國家和納稅人、立法與行政、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等,通過完善立法可最大限度集中民情、民意、民智,實現公平。
  根據決定,要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並提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的一系列具體舉措,包括“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立規範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等等。
  此外,對於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具體內容包括:
  ——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國防、外交、國家安全、關係全國統一市場規則和管理等作為中央事權;
  ——部分社會保障、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維護等作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逐步理順事權關係;
  ——區域性公共服務作為地方事權。
  “突出強調支出責任,實際蘊含了‘錢由誰來花更合理’的內涵。”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說。
  自貿區不斷“擴容”
  對外經濟不斷強筋壯骨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在推進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已經一月有餘,國內外關註熱度不減。外界普遍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有望成為未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地標和“試驗田”,將在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的試驗、探索作用。
  “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發展其他自貿園區,目的同樣是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各地在發展中形成了不同特色,結合他們的各自優勢發展自由貿易園區,可以發揮更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下轉10版)決定提出,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
  霍建國表示,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探索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將清單以外的投資領域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制,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重大突破,既與當前國內市場化改革方向一致,也符合國際投資規則發展的新趨勢,在改善投資環境、便於外資在中國“落地”的同時,也有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拓展發展空間。
  “以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暢通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的渠道,將為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註入新的動力。”他說。
  決定提出擴大內陸沿邊開放,並做出了支持內陸城市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發展多式聯運,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對外經濟走廊;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等一系列具體部署。
  專家普遍認為,當前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型成效顯著,我國外向型經濟地區佈局正協調推進。上述政策安排著眼於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在當前新的時代背景下,其意義不僅限於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更有利於形成東中西良性互動、互補支撐的格局,在內陸沿邊開發開放中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民資辦銀行由“探索”變“允許”
  金融改革市場化駛入“快車道”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是近期市場熱議的話題。6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此提出,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由“探索”變為“允許”,一詞之差凸顯我國金融改革的決心。
  決定還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提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提出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
  “無論是允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還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這些舉措均意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當前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之舉。”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說。
  王國剛認為,以上舉措對於完善市場環境的作用不言而喻。他認為金融市場化的推進,一方面需要有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配套條件的完善。
  決定還提出,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快”二字,與十八大報告中“穩步推進”“逐步實現”的表述有明顯不同。 “‘加快’二字凸顯出當前我國金融改革的緊迫性,隨著改革的提速,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市場化改革舉措出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認為。
  產業
  提高國企紅利上繳比例
  國企改革鎖定“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提高國企紅利上繳比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並明確了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改革內容。
  “決定提出了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改革的新思路。有效實施決定關於國企改革的任務和舉措,將掀起國有企業繼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第二波改革高潮。”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說。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決定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意味著國有經濟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將以國企改革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認為,國有資本監管從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有利於從整體上發揮國有資本的重要戰略性作用。
  決定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馮飛說,這進一步強調了國有資本的全民所有性質,廣大人民群眾將更多享有國有資本收益。
  根據決定,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
  “決定關於壟斷行業改革的思路非常清晰,明確要將自然壟斷性環節和可引入競爭的環節分開,同時強調自然壟斷環節要靠有效政府監管剋服壟斷弊端。”馮飛說,比如電網、鐵路路網、油氣運輸管網具有自然壟斷特性,但發電和售電環節、油氣上游開采和下游煉化銷售以及鐵路客戶運輸等環節都可以引入競爭。
  股票發行將推行註冊制
  釋放資本市場活力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這是股票發行註冊制首次列入中央文件,將對我國資本市場帶來重大影響。”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中國股市市場化進程中的最大障礙就是對股票發行的過度行政干預。近一兩年來,市場對實行註冊制的呼聲很高,監管層也多次透出未來要推行註冊制的信號。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資本作為基礎性資源,在配置中更應凸顯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董登新說,註冊制改革已經沒有退路。
  值得註意的是,股票發行由審核制向註冊制過渡,並不意味著發行標準的降低和監管的放鬆。相反,註冊制對事後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更加嚴格的監管維護市場健康運行。這要求證監會的職責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監管重心後移。
  “證監會需要把更多精力由審批轉移到查處市場違規行為、打擊證券犯罪和維護市場‘三公’等方面。”董登新說。
  雖然註冊制的真正實施還有待證券法的修改,但註冊制藍圖帶給資本市場的變革已經可以預期。理順關係,該市場的歸市場,該監管的歸監管,資本市場的活力將由此得到釋放。
  據新華社  (原標題:專家解讀《決定》新看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s26fsea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